广东福建多地有特大暴雨:最新情况、影响及应对指南

广东福建多地有特大暴雨:最新情况、影响及应对指南

目前,广东和福建多地正经历特大暴雨,引发广泛关注。 持续的强降雨已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。

特大暴雨概况与最新动态

近期,受多种天气系统叠加影响,我国华南地区,特别是广东省和福建省的部分区域,遭遇了罕见的强降雨。中央气象台已发布暴雨红色预警,指示福建、广东等地有持续性强降水,部分地区累积雨量可能突破历史极值。

广东:多地沦为“泽国”

广东省内,包括梅州、韶关、河源、惠州等地,受灾尤为严重。强降雨导致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,部分乡镇被淹没,道路中断,农田受损。

  • 梅州: 嘉应新区、梅江区、大埔县等地出现大范围洪涝,部分低洼地区房屋进水,居民被困。当地已启动紧急响应,组织人员转移和救援。
  • 韶关: 浈江、武江、北江等水系水位持续上涨,一些村庄被洪水围困,电力和通信受到影响。
  • 河源: 同样面临严峻的水位上涨压力,部分地区山体滑坡风险增加。
  • 惠州: 龙门县等地也受暴雨影响,河流水位暴涨,部分城区出现内涝。

福建:严防“七下八上”关键期

福建省的暴雨区域主要集中在闽北、闽中一带。受强降雨影响,部分水库水位迅速抬升,溪流洪水泛滥。

  • 闽北地区: 如南平、宁德等地,降雨量大,部分县市已发布最高级别的预警信号。
  • 闽中地区: 福州、泉州部分区域也受到波及,城市内涝和农田渍涝现象时有发生。
  • 沿海地区: 虽然降雨主要集中内陆,但强降雨也可能增加沿海地区的排水压力。

特大暴雨成因分析

此次广东福建多地出现的特大暴雨,是多种不利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:

  • 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: 副热带高压带的稳定存在,为华南地区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充沛水汽。
  • 季风环流的活跃: 夏季风的强盛,将南海和印度洋的水汽大量引入,进一步增加了大气中的湿度。
  • 低涡或切变线的存在: 区域性的低涡或高空槽/低空切变线,为暖湿气流提供了辐合上升的有利条件,促使对流活动加强,形成强降雨。
  • 地形的抬升作用: 广东和福建多山地地形,遇上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时,会产生地形抬升效应,加剧降雨强度。
  • 长时间持续性: 这些因素的组合,导致了降雨带的长时间稳定少动,使得某些地区在短时间内接收到巨量的降水。

特大暴雨带来的影响

持续的特大暴雨给广东和福建多地带来了多方面、严峻的影响:

1. 洪涝灾害与次生灾害

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大范围的洪涝灾害。城市内涝,道路被淹,交通受阻;农田被淹,作物受损,可能造成严重的农业减产;低洼地带的居民房屋被淹,财产损失严重,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。

同时,强降雨还极易诱发次生灾害:

  •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: 在山区,持续的强降雨会导致土壤饱和,稳定性下降,极易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,对居住在山脚下或河谷地带的居民构成巨大威胁。
  • 城市内涝: 排水系统不堪重负,城市低洼地区出现大范围积水,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运行。
  • 水库溃坝风险: 部分小型水库和河涌可能面临超警戒水位,存在溃坝风险,一旦发生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
2. 交通运输受阻

许多公路、铁路、桥梁因洪水、塌方等原因被迫中断,导致交通运输严重受阻。飞机航班、火车班次也可能因天气原因延误或取消。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出行,也对物资运输和经济活动造成了不利影响。

3. 能源供应与通讯中断

部分地区电力设施被洪水破坏,导致大面积停电。通信基站受损或断电,也可能造成通讯中断,给救援和信息传递带来困难。

4. 疫情传播风险增加

洪水过后,被污染的水源、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,增加传染病传播的风险。例如,霍乱、伤寒、痢疾等肠道传染病,以及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(如登革热)的风险可能会上升。

5. 经济损失

农业、工业、商业等多个行业均将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。农作物绝收、工厂停工、商铺被淹,给灾区经济带来沉重打击。灾后重建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。

如何应对特大暴雨

面对特大暴雨,政府、社会和个人都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,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。

1. 政府层面的应急响应与管理

  • 启动应急预案: 及时启动各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,成立防汛指挥部,统一协调调度。
  • 人员转移与安置: 优先转移处于危险区域的群众,特别是低洼地带、地质灾害隐患点、危房居民,确保人员生命安全。
  • 监测预警: 加强对降雨、水位、地质灾害等关键信息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发布,确保信息畅通。
  • 抢险救援: 组织专业救援队伍,携带必要设备,迅速投入抢险救援工作,打通生命通道,救助被困群众。
  • 水利调度: 合理调度水库,削峰补洪,减轻下游防洪压力。
  • 物资保障: 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,包括食品、饮用水、药品、帐篷、衣物等。
  • 医疗救助: 组织医疗队伍,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和伤病员救治工作。

2. 社会组织与志愿者的作用

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,参与信息传递、物资捐助、社区互助、心理疏导等工作,形成全社会共同抗灾的合力。

3. 个人层面的防范与自救

作为普通民众,在特大暴雨期间,了解必要的防范知识至关重要:

  • 关注预警信息: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政府发布的预警信息,了解雨情和灾情动态。
  • 避免外出: 尽量避免在恶劣天气下外出,尤其是在暴雨、雷电、大风等情况下。
  • 远离危险区域: 避免前往河边、低洼地带、山体滑坡高风险区域,以及桥梁、涵洞等易积水、易垮塌的危险地段。
  • 检查房屋安全: 检查房屋门窗是否牢固,是否存在漏水等情况,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。
  • 备好应急物品: 准备好手电筒、收音机、常用药品、饮用水、食物等应急物品。
  • 出行安全: 如果必须出行,选择安全路线,注意路况,驾车时注意避开积水路段。
  • 雷电防护: 雷雨天气时,不要在大树下、电线杆旁避雨,尽量待在室内。
  • 断水断电应对: 如果遇到断水断电,保持冷静,使用应急物品。
  • 汛期食品安全: 饮用水要煮沸,食物要煮熟,注意食品卫生,防止肠道传染病。
  • 关注邻里: 互相帮助,关心独居老人、儿童和行动不便的邻居。

当前,广东和福建多地的特大暴雨形势依然严峻,防汛救灾工作刻不容缓。希望通过全面的信息和有效的应对措施,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,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
广东福建多地有特大暴雨
(0)

相关推荐